ABCDE復健處方 讓肺癌術後復原快又好

依據衛生福利部2017年統計結果,肺癌仍高居10大死亡癌症首位。現今肺癌每年新增約1萬3千多人,患者85%左右是非小細胞肺癌,其中8~9成是肺腺癌。目前以胸腔鏡手術當成肺癌的常規性手術,但必要時仍須進行傳統開胸手術。

然而,面對愈來愈多的肺癌病患,大多數病人術前、術後並沒有完整的復健介入,使得治療成果在生活品質上遠不如預期。

肺癌開刀後易喘?

傳統觀念是開刀後呼吸功能隨著切除肺葉大小而有不同程度下降,從5~60%都可能。然而,從最新的研究及國內已陸續跟進的臨床實務都證明,從手術前即接受心肺復健功能評估介入,並積極於住院期間接受整合性的心肺復健,對於手術期間住院天數減少、及提升心肺功能都有明顯效果。筆者的經驗中數百位接受復健病人術後的追蹤,大多數反而比起開刀前更好。

肺癌治療後病人容易咳嗽?

肺癌術後的咳嗽是常見問題,和肺癌的嚴重分期及開刀方式都沒相關,筆者的研究中也發現和術後運動能力沒相關。文獻上認為不外乎是開刀或肺癌改變了咳嗽敏感性接受器的活性。但藉由心肺復健的訓練,病人皆能大幅減少咳嗽嚴重性。

肺癌復健ABCDE是什麼?

我們以一位病人為例,54歲王先生從事金融業,不抽菸、酗酒,喜歡登山運動。除了B型肝炎外無其他疾病,這些年來咳嗽有時會有白色痰液出現,因為喘而無法再登山。

2017年10月8日,他到地區醫院進行例行員工身體健康檢查,發現右下肺葉多顆結節,轉院至本醫學中心進一步檢查顯示是肺腺癌,而於同年12月7日入院手術。12月7日入院即會診復健科,先進行了術前衛教、呼吸咳嗽功能評估,及利用心肺功能運動試驗功能評估,區分王先生的開刀風險等級,並安排了術後依心肺功能等級決定的復健計劃,12月15日出院後也安排了3個月的門診復健計劃,而肺癌復健處方跟其他心肺復健一樣,我們簡單稱之為ABCDE復健處方。

術前心肺功能運動試驗功能評估。圖片來源:林克隆醫師提供

A(activity 活動):

住院期間的幫浦運動、肢體活動、加護病房早期下床、一般病房及出院後的行走訓練、有氧運動、四肢肌力與核心肌力訓練及胸廓與關節柔軟度訓練。

加護病房早期下床。圖片來源:林克隆醫師提供

B(breathing 呼吸訓練):

住院期間的腹式呼吸、誘發呼吸訓練、呼吸節律訓練、下肺葉擴張訓練。單一肺葉擴張訓練及深呼吸訓練。

呼吸訓練。圖片來源:林克隆醫師提供

利用吸氣壓力器來訓練呼吸肌肌力也是臨床常用方法,也可整合於身體核心肌力訓練中同時訓練。

呼吸壓力器整合於身體核心肌力訓練。圖片來源:林克隆醫師提供

C ( chest care 肺部清潔咳痰):

主要教導有效咳嗽、保護傷口的咳嗽、哈氣法、自我咳痰引流、循環式呼吸咳嗽整合技巧、姿勢引流、拍痰震動等、也可使用拍痰背心,我們於治療上也發現利用復健治療常用的雷射光治療照射也可有效的抑制咳嗽。

肺部清潔咳痰。圖片來源:林克隆醫師提供

D  ( daily activity 日常活動):

鼓勵病人依據病況或復健處方配合居家活動,例如住院期會設計每天下床行走護理站次數,根據工作簡化、節能省力技巧安排日常工作,避免高溫潮濕下工作等職能復建原則。

E  ( education 教育 ) :

病人得肺癌後的恐慌無助只有第一線照顧者才能理解,病人於復健過程中復健科醫師及治療師正好是最佳心靈輔助者,除了教導復健技巧及疾病預防戒菸外,規律的復健運動讓病人的焦慮憂鬱情形也大大減輕。

上述技巧住院期間可運用團體復健訓練模式,除了配合度更佳更能讓病人形成病友互助團體。

手術後肺癌病患進行團體胸腔手術後復健運動。圖片來源:林克隆醫師提供

王先生藉由積極全面的復健ABCDE,不僅順利回歸職場工作,也重拾了爬山娛樂,也許肺癌對他而言仍須再追蹤復發可能性,但現在的他可一點都不受疾病困擾,復健讓他能以最佳狀態去面對人生下一個挑戰。

(本文作者為高雄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學術委員會主委、教育部定副教授林克隆)

原文刊登於康健網站